第(1/3)页 京师的秋风越发萧瑟了。 也越发肃杀了。 嘉靖帝最近情绪不大好,连续发作了几个臣子,连兢兢业业的户部尚书吕嵩都被呵斥了一番。 起因很简单,此次大军出击,粮草主要来自于南方。 大明是两京制,南京也有一个小朝廷,就缺个帝王罢了。 平日里南京小朝廷的事儿不多,大伙儿都是官场失意人,关起门来牢骚满腹……做事儿自然也就没什么积极性。 “俺答大军南下,北方风声鹤唳,南边……应天府那边依旧歌舞升平!” 嘉靖帝拿着锦衣卫的消息,抬头看着几个重臣,“诗会照开,酒楼青楼依旧莺歌燕舞。那些官吏依旧尸位素餐。” 嘉靖帝把纸张放下,“前阵子南京那边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各处互相推诿,至今没个说法也就罢了,朕毕竟不是那等刻薄的帝王。先前吕嵩进宫请罪,说随后补的那数千石粮食,竟然大部霉变。你等如何看?” 在场的有严世蕃,朱希忠,崔元,以及徐阶。 严世蕃干咳一声,“陛下,臣以为此事乃是玩忽职守,当派御史南下监察应天府处置此事。” 南京一个小朝廷六部齐整,就派一个御史下去,不是被腐蚀了同流合污,便是被牵着鼻子走。 这话有些和稀泥的味儿。 但崔元却说:“臣附议!” 朱希忠犹豫了一下,“臣附议!” 大战当前,此时大明内部万万不可生事,就算是有什么大事儿,只要不是迫在眉睫的,该忍就忍,该托就拖…… 道爷的性子众人都知晓,最是睚眦必报,和蒋庆之一个尿性。等大战结束,自然会一一清算。 所以严世蕃的建言堪称是老成谋国,难怪嘉靖帝能不加掩饰的让他暗中执掌大权。 但徐阶没表态。 嘉靖帝眯眼看着徐阶,“徐卿如何看此事?” 嘉靖帝对臣子的称呼也是在不断变化,心情好时,就会称呼官阶,比如说元辅,比如说某卿,甚至有一次称呼严世蕃为东楼。 但心情不好时,便会直呼其名。 乃至于呵斥为老狗……严嵩就享受过这等待遇。 一听到嘉靖帝称自己为老狗,严嵩马上就会放弃一切抵抗,就像是把自己的肚皮袒露出来……这是狗儿臣服的姿态。 严世蕃微笑看着徐阶,自从严嵩随军北上后,徐阶就越发沉寂了,没事儿就在自己的值房里写青词。他青词写的极为出色,偶尔外泄几句出去,引得外界赞美。 严世蕃对此的评价是:我父子为陛下写青词,无论多出色,士大夫们都会异口同声说这是迎奉君王,无耻。可换了徐阶,同样是那些人,同样异口同声,却赞不绝口。 朱希忠也在观察着徐阶,作为老牌勋戚,帝王信重的臣子,他知晓自己不可能成为宰辅。但如今老弟的墨家在渐渐向朝堂扩张,王以旂最近风头很劲,外界都在猜测,说蒋庆之有意推王以旂入阁。 内阁如今宰辅二人,严嵩,徐阶。若是加上一个严世蕃,那便是三人。 当下的格局是严嵩父子二人双打徐阶,徐阶压根就没有还手之力。 按照朱希忠的判断,嘉靖帝让徐阶进内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制衡严嵩父子,其二是给士大夫们一颗糖果甜甜嘴。 看,你等一直抱怨被朕打压,如今朕便让你等的使者徐阶入阁。 没错儿,在朱希忠的眼中,徐阶便是士大夫的代表。 若是以前,嘉靖帝和士大夫们的关系有些复杂,互为死敌,但却不得不联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