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蒋庆之挠挠头 “是也不是。” “嗯?那是什么?”嘉靖帝却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若是一切不差,只需两代帝王便能把完成此事。此乃长治久安之法。” 道爷的想法不错,但却不适合! “陛下,不说此举靡费之大,令大明难以承受。” 若是按照道爷的法子,大明将会持续对草原用兵,每年养兵的费用,出兵的费用,修建城池的费用,外加征发民夫,粮草调集…… “吕嵩怕是会辞官。”蒋庆之说:“且修筑城池耗费也不小。” 后来老毛子就是用的这个法子,一步步推进,每到一处就修建据点。以据点为根基四面出击,一步步把那些草原异族给打趴下了。 法子是好法子,但蒋庆之觉得太特么累人了。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推进这个政策。 征服的时候容易,但后续却留下了一个个巨大的隐患。当国势崩塌时,那些异族揭竿而起,纷纷脱离老毛子的统治,留下了满目疮痍。 所以,国虽大,好战必危。 老祖宗的话看你怎么理解,在老毛子的历史进程中,就彰显了这句话的睿智和远见。 什么海纳百川……在国势昌盛时,自然是海纳百川,百川也不敢跳梁。国势一旦衰微,那些百川争先恐后的跳出来反戈一击…… 老毛子后来和二毛子大打出手就是如此。 “臣以为,要从几处着手。”蒋庆之说道:“其一是征伐,这是根基。” 草原异族吃硬不吃软,不把他们打服气了,不把他们打的高呼天可汗万岁,就别提后续的什么长治久安。 “其次,要融合。”蒋庆之微笑。 “融合?”嘉靖帝抚须,“可把异族迁徙到各处去。” 啧! 蒋庆之失礼的盯着道爷,心中再度痛骂了杨廷和一番。 “打散分散到各地,不让他们抱团。” “三代之后,自然融入。” “从小就得教他们何为孔孟之道。” “嗯?” “陛下,孔孟之道好啊!修身修心。” “这也是融合之道?” “文化认同至为关键。” “可那是墨家的对头。”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对于儒家,臣觉着弊大于利。但用在文化融合上,臣以为儒家无可匹敌!墨家甘拜下风!” 直庐。 “蒋庆之回来了?” 严世蕃豁然起身,眼中多了厉色,“我爹呢?” 随从说:“没见到元辅。” 崔元说:“蒋庆之归来,大军得有人统领不是。” 严世蕃是关心则乱,闻言一怔,旋即脱口而出,“蒋庆之为何提早归来?” 捷报方至,蒋庆之竟然紧随其后,这是赶路的姿态。 “他也担心……”崔元眯着眼,“还是那句老话,功高不赏啊!” “他那个儿子生而异象,可生而异象的人多了去,帝王若是猜忌,寻机弄走,乃至于弄死了事。外界哗然,不过是想藉此打击蒋庆之罢了。大功在身,那异象就越发刺眼了。根子还是在于大功。” “小阁老此言不差。蒋庆之定然知晓此次立功太大,担心陛下猜忌,这才急匆匆回京。” 崔元想到了此刻的老元辅正率军回师,不禁艳羡不已……天下瞩目啊!谁特么不想? 人越老越怕死,越怕死就越想寻找存在感。 崔元就是如此。 “去打探。”严世蕃吩咐道:“看看陛下和蒋庆之之间如何了?” 有人去了,崔元说:“陛下定然会温言抚慰,乃至于嘉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