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多谢伯爷!” “伯爷仁义呐!” 换了别的大佬,自家庄上出了这等事儿,最多来一个管事。 “其二,天冷,烧毁的的屋子马上请人来拆了重建,钱,依旧走家中。” “多谢伯爷!” 那十余户人家跪下,他们本在担心这个冬天怎么熬,蒋庆之一开口就包了。而且他们原先的屋子老旧,这也算是得了好处。 “其三。”蒋庆之挑眉,韩山只觉得一股冷意袭来,“这些时日庄上没什么事,让庄户们没事儿的都去周围转转,告知周围人家,但凡能提供贼人线索的,一千钱。若是根据线索找到贼人,一万钱!” 周围都是田庄,虽说隶属于不同的人家。但无论是谁家,都不敢在此刻触怒这位新扎大佬。 “是。” 蒋庆之上马,随即回京。 身后,县令笑眯眯的道:“伯爷指挥若定,果然是名帅风范。”,回过头,他冷着脸。“还愣着作甚?赶紧去传话,本官再加一千钱。” “是。” 道爷刚得知了消息。 “这是那些人的挑衅。”昨夜接到的奏疏中,大多是对新政的不满,各种暗示。最多的是‘忧心忡忡’的劝告。 什么新政一起,特别是清查田亩必然会导致天下人群起反对。如此,新政如何推行? “是。”芮景贤说,“那些人纵火焚烧庄子,不过却没敢下死手,正是那些人的习惯。” “这是挑衅,也是告诫。”嘉靖帝随手拿起一份奏疏,看了一眼。 ——清查田亩操之过急,臣担心有不忍言之事…… “不忍言!”嘉靖帝笑了,“这是在威胁朕!” “陛下,要不奴婢……”芮景贤眼中多了兴奋之色,“东厂上下枕戈待旦,就等着陛下吩咐拿人。” “拿了人,换上来的依旧是那些人。”嘉靖帝不傻。他和士大夫们斗了数十年,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你换人,没问题,可换上来的人依旧是我儒家门徒。比如说徐阶。 放眼看去,整个朝中,乃至于整个天下的官员,谁不是儒家门徒? 除非道爷用贩夫走卒为官,否则,换人只是下下策。 后来的崇祯帝就走了这条路,这个不合朕意,换。那个臣子不合朕意,换…… 崇祯年间的重臣们如走马灯般的换来换去,可无论崇祯帝如何换人,最终还是那个鸟样。而且越换越糟糕。 到了后来,君臣之间彻底成为死敌,以至于崇祯帝的政令出了皇宫就成了废纸。 这是两败俱伤! 道爷自然不会干。 “陛下,长威伯请见。” “长威伯?”嘉靖帝莞尔,“那瓜娃子不许人称之为阁老吗?” 来禀告的内侍笑道:“正是。长威伯说,阁老阁老,一听就是七老八十了。” 蒋庆之来了。 “你准备如何处置此事?”嘉靖帝问。 这是一次小考验。 蒋庆之微笑道:“自然,是要见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