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刚那兔子的采毛量,虽然能赚钱。但除去人工和养殖成本,其实赚头也不多。估计还是得去县里找找品相更好的,这样才能真正赚到钱。” 老支书觉得也对,一只兔子30块钱,一年剪半斤毛,也才40块钱。 就是养一年,也才赚10块钱,养的多还好点,养个一两只,就白忙活。 林俊升站在集市的喧嚣之中,思绪却飘回了那个他重生之前的时代。 那时的他,当编剧为了找灵感,还会翻阅些泛黄的旧报纸。 他清楚地记得,《解放日报》上那篇名为《长毛兔传奇》的报道。 报道中,沪上的长毛兔被描绘得如同传奇一般。 它们的兔种质量全国领先,产毛率高得惊人,兔毛质量更是上乘。 那些年,华夏的兔毛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出口量稳居榜首,为无数农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农户们摘掉了穷帽子,造起了新房子,一跃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 那些流传在沪上农民中的金句,如今依然在他耳边回响:“除了金子、银子,轮下来就得算兔子”,“家养一群兔,赛过小金库”。 报道中还提到一些趣事,乡村教师们为了养兔而打停职报告。 养兔户的孩子们一放学就扔掉作业去割草,甚至长毛兔“受宠”到要吃奶粉和麦乳精,一时间市场上奶粉都紧张了起来。 这些画面如同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一幕幕闪过,让他不禁感叹那个时代的疯狂。 而现在,他重生在了这个还未形成养长毛兔热潮的时间点。 长毛兔的养殖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兔肉也能卖上不错的价格,长毛兔的毛更是价值连城。 “再看看,这集市上还有没有别的养殖户在卖长毛兔。” 老支书眯着眼睛,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四处张望。 “现在这长毛兔养殖可是热门,很多地方搞起来了。咱们也得抓紧时间,不然等大家都养起来了,咱们连口热汤都吃不上。” 林俊升点了点头,神色凝重:“是啊,这养殖的东西就是这样,越多就越不值钱。得赶在别人前面,才能占到便宜。”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集市的尽头。 虽然没能买到心仪的长毛兔,但老支书却显得格外豁达:“算了,今天没买到就算了。走,我请你吃碗烩面。” 林俊升一听,眼睛立刻亮了起来:“烩面?那可真是太好了!” 林俊升重生回来都没吃过一顿烩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