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别于现代小说,像王小波,村上春树,安妮宝贝,这样的是现代小说。 现代小说,一直发展,似乎还没有观止的迹象。 《白鹿原》的结构非常古典,故事惊心动魄,场景宏大,气度恢宏。 跨越华夏近代史,以关中大地普通人的生活为主线。 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的华夏人,真可谓深刻地反映了华夏人民的性格。 林俊升觉得,如果翻译得当,这本书是最当之无愧去申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据说,沈从文曾经获奖,只因去世没能领奖。 沈从文的作品具备世界性,是因为他的笔下也写出了华夏人的性格,写出了湘西凤凰城的民族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长篇小说,结构很重要,结构得好,是有机的,一体的,是个有机物。 结构和故事水乳交融,否则,就是无机物。 仅字数较多还谈不上长篇小说,就像不能把所有分行的文字都叫诗歌。 说它结构古典,是因为陈忠实读通了红楼梦,引用了《红楼梦》的结构特点。 每一章节开头都把结果交代给读者,然后一步步地去解释这个结果。 比如《白鹿原》的第一句是:白嘉轩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是娶了n个老婆。 然后,就把原因和每个老婆一一道来。 还有个章节第一句是:黑娃是收秋时回到原上的,回来时,还带了个女人。 然后,又一道来,黑娃这么久都去哪儿了,经历了什么。 这样的结构非常吸引人,也把全书贯穿起来了。 它的语言也是非常生动和乡土化的。 人物说的都是人话,和性格相符,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 它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很驳杂,涵盖了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缺陷就是女性人物较少,不过仅有的几个,写得很成功)。 有正直有阴险,有善良有懦弱,有淫娃荡妇,也有情深意重男。 基本上,每个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复杂的人性,更珍贵的是,体现出农耕社会华夏人的精神。 华夏人保守压抑的道德感,因袭而来的独特伦理观。 “耕读传家”的古传统,善恶有报的宿命与救赎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