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龚晓晓打开李卫东的草稿,但看到题目的那一刻,却直接愣住了。 《论微表情心理学在审讯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审讯工作? 不是情报? 有那么一瞬间,龚晓晓以为李卫东给她拿错了,就想还回去。 但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之前对方那镇定自若的模样,她就忍不住看了起来。 而这一看,时间便不知不觉的流逝。 “咚咚!” 直到敲门声,才把龚晓晓给惊醒。 “小龚同志,看什么这么入迷呢?” 来人便是住在隔壁的余同,就是四人中年龄最大的那个,同时负责审讯工作。 “余老师,您听说过微表情心理学吗?” 龚晓晓看到余同,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微表情心理学?你从哪听来的这玩意,怕不是被人给骗了吧?” 余同顿时乐了。 他可不是那种只有手段,没文化的牢头一类角色,甚至早年还留学过,在审讯方面,绝对算得上权威。 心理学他知道,但微表情心理学,又是什么东西? 听上去好像跟表情有关,也不知道谁,竟然把这玩意跟心理学联系在一起,还真像那么回事,但也就是骗骗不懂行的人。 “没有吗?可我看写的很有道理啊。” 龚晓晓也疑惑起来。 虽然草稿上也就一两万字,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但总纲却点明了人在某些心理动态的时候,表情也会有刹那的变化,通过捕捉这种短暂的细微表情,来判断对方的心理变化,以达到审讯的目的。 甚至上面还列举了很多表情变化所代表的含义。 通过自身对比,以及平时的观察,让龚晓晓越看越觉得是真知灼见,至少,她的心里已经认可了上面的内容。 别看她是搞情报工作的,好像跟审讯没关系,但龚晓晓却觉得,这种微表情心理学即便用在情报工作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从对方嘴里进行套话,比如确定情报的真实性,比如判断对方的心理活动,这些都能大大提高情报获取的成功率。 所以她对着这一两万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可惜后面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写出来,这让她有种抓狂的感觉,恨不能立即去找李卫东,拿枪逼着他,让他把后面的东西全部写完,不然不准睡觉。 正因为看的入迷,所以忘记了时间,直至被余同叫醒。 “有道理?我跟你说,有些道理总是似是而非,初看很有道理,但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你引入歧途。” 余同摇了摇头。 他刚刚随意的扫了一眼,已经看清楚龚晓晓手里的是一份手写的草稿,而不是什么出版的书籍,对上面的内容,就更加不抱什么信心了。 因为这年头,很多自诩有知识的,怀才不遇的人,就会用草稿把自己的思想,或者写出来,然后到处给让伱看。 “要不您看看?” 龚晓晓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 尤其是余同并未看过上面的内容。 “呵,行,我看看。” 余同笑呵呵的回答。 他的年纪比龚晓晓大一轮还多,对方还是个女人,自然不可能跟她较真。 于是,他接过草稿,开始看了起来。 首先看到的自然是题目,让他眉头轻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