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种独特的粉丝文化,让陈言的路人缘好到爆炸。 大家爱看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偶像,而是一个被“神级演技”和“离奇命运”绑在一起,随时可能“走火入魔”的有趣灵魂。 他的粉丝们,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一群大型连续剧的追剧观众,而陈言本人,就是那部剧的男主角。 他们期待着他下一部戏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期待着他下一次会因为“演技太好”而登上哪个社会新闻版块。 在这场全网的狂欢中,电影《悬案》的官方微博成了最大的赢家。 原本平平无奇的官博,粉丝数一夜之间暴涨数百万。 每一条宣传物料下面,都有成千上万条评论和转发。 “官博君,咱们电影啥时候上?我等不及要看‘犯罪纪录片’了!” “听说这部电影取材于演员,改编自真实?” “强烈要求片方在电影开头加上一行字:本片根据演员陈言真实研究改编,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求求了,把陈言写的几十页作案笔记放出来当彩蛋吧!付费也行啊!” 《悬案》的制片方和宣传团队,一开始是懵逼的。 他们策划了无数个宣传方案,流量明星、名导效应、大制作......结果全都被“演员帮警方破案”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秒杀了。 短暂的惊愕过后,是巨大的狂喜。 宣传总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嗓子都喊哑了: “撤掉!之前所有的宣传方案全部撤掉!现在,我们唯一的宣传核心就是陈言!硬核!真实!前无古人!给我把这些词往死里打!” 导演张国安的电话也被打爆了。 作为一手发掘陈言的伯乐,他此刻成了媒体眼中的“预言家”。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国安脸上挂着得意:“陈言是个天才!一个为戏而生的疯子!你们当初还笑我选一个龙套当男三,现在呢?傻眼了吧!我告诉你们,他在片场的状态,那不叫演戏,那叫附身...” 他就是幽灵,幽灵就是他!至于破案那个事,我一点都不奇怪。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是能触及到角色灵魂深处的真实的,陈言,他做到了!” 张国安这番极具感染力的吹捧,被媒体添油加醋地报道出去,再次为《悬案》添了一把火。 电影被网友们冠以各种响亮的称号: “年度最硬核现实主义电影!” “一部你甚至分不清是剧情片还是法制宣传片的电影!” “唯一一部让观众在电影院和警察局之间犹豫不决的电影!” 《悬案》的期待值被瞬间拉满,在各大票务平台的“想看”榜上,断层式登顶第一,将同期由顶流小生陆天宇主演的仙侠大制作远远甩在身后。 无数影评人、大V纷纷下场分析这一“陈言现象”,认为这是对当前“流量为王、演技靠边”的娱乐圈生态的一次降维打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