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四夕之缘,不解之谜-《西游记之灭世传说》


    第(2/3)页

    “四夕之缘?……”仿佛僵住的孙悟空脑中嗡的一声,不由自主地丢了棒子,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泪流满面。

    那是他一直深刻在灵魂中,却被他的潜意识刻意回避的最大的问题。他从来不敢去想,他一直努力淡化,淡化得好像不再存在。

    可它仍旧不可避免的激发出来,如同神灯里一条困不住的幽灵。他的思绪一片混沌,他的灵魂无所适从。他的脑海飓风刮过,七颠八倒,满目疮痍,上面是风暴,下面是漩涡。

    迷猴王就进入了那样一个大漩涡。他以迷魂之术闻名,曾经体验并控制过无数人的灵魂与思想。但是如石猴孙悟空这般,竟将自己的思想裹挟进他的脑海的,真是平生未有之奇诡,比之被那太白金星借机移魂,还要离奇。

    刚才势悬一丝、危如累卵之时,他灵光乍现,赶在大错铸成之前,与孙悟空目光相接。那片神工天巧的奇思脑海顿时打开,随即把他卷去,乘风暴而至漩涡。

    漩涡中似有什么声音,让他心灵福至,借他之口说出:四夕之缘!

    四面八方,凡能穷尽之处,尽是星仙狐的形象:玲珑那一点一滴的一颦一笑,定格在整个天地之间。

    风暴与漩涡被暂停,天空中有霞光升起。一个仙风道骨的身影踩着万道光芒,微张仙口,似在说着什么话。初时邈邈,终于越发变得如雷贯耳了:正是震碎四海八荒天际线的那一句“四夕之缘”!

    瞬时间,风暴漩涡再度席卷天地,迷猴王也在刹那间被推回现实。

    现实中,是歇斯底里仰天长啸的石猴,是无声无息潸然泪下的牛魔王,是感同身受凄然落魄的迷猴王,是呜呜咽咽黯然销魂的整个世间的空气。

    菩提祖师的道行之深,不容置疑。他既说明只有四夕之缘,便是一种连他也是无能为力的定数。缘分尽了,就再不能强求了。或许我们的宿命,生来就已注定,死后自然更不能改。世间生灵,生而痛苦,死有归期,生死有别,命途难变,概莫能外。哭过,痛过,想过,念过……却终究还要放下,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也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他一遍遍的拷问灵魂,他知道那条属于众生的出路,却并不是他自己的出路。

    他化成一道闪电,穿出水帘洞,穿过茫茫大洲与海洋,穿越曾经万古不变的时空法则。他以为就此可以穿脱天数,回到菩提祖师身边,问清楚一切,弄明白所有。

    可他终究还是错了。幽远深邃、或可知晓却不能穷尽的天道,仍旧以那漠然无感、傲然无物的姿态,隐匿身形而垂临世间;但那镂骨铭心、真实确凿在这世间仅存的天道的那处孤独的港湾,却早已踪影全无,仿佛从来不曾在这滚滚红尘存在过。

    这块广阔大陆确乎便是西牛贺洲,这座秀丽山峦确乎便是灵台方寸山,这片得天独厚的空地确乎应是斜月三星洞。

    洞天深处,会有数不尽的琼楼玉宇与珠宫贝阙,有一座道藏阁耸入云端,有一座瑶台道法环绕,空中会有仙鹤与鸾凤翱翔,地上会有玄猿和白鹿嬉戏——然而悟空此时见到的,却是一片布满密密麻麻的苔藓或者瑶草的空地,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甚至死气沉沉,没有一条多余的生命。

    这里没有任何遭受摧残与毁灭的痕迹,这里甚至没有任何洞府楼宇曾经建造过的痕迹。这里人迹罕至,这里一派荒芜,这里的一切仿佛保持着自天地开辟以来,所有的蒙昧荒凉与原汁原味。

    两行滚烫的老泪,自那泪海中间奔流而下,无声无息,溅落在这片曾经让他何等的熟悉、如今却又如此的陌生的土地之上。

    远处似有动静,悟空一跃而至,却是几个结伴砍柴的樵夫。

    “你们可知道,这里的斜月三星洞府,如今又在何处呢?”

    樵夫们吓了一跳,知他定然不是凡人,不敢撒谎,只是不知:不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还曾有过洞府?

    “不说实话,就让你们尝尝金箍棒的厉害!”

    樵夫们见这恶猴本就胆战心惊,见他耍狠,自然更加魂飞魄散:“我们没有撒谎啊!我们世代居于此处,这座‘青霞山’上,从来就没有爷爷说的‘斜月三星洞’啊!”

    “你说这山叫做‘青霞山’,不是‘方寸山’?”

    “神仙爷爷若是不信我们,但有能耐,找找地下的土地佬一问便知啊!”

    悟空将他们丢出去,拿金箍棒往地上捣了一捣,顿时地动山摇。

    樵夫们惊骇失色,赶紧鼠窜逃走。

    大地恢复了平静,四下里仍旧不见土地公。悟空接连再捣两下,几乎有十级地震。当下才有一股白烟升腾,一个老气横秋但是红光满面的土地神,拄着绿玉手杖,睡眼惺忪地出现在眼前。见到悟空这副生面孔,顿时破口大骂:“哪里来的混账东西,敢在此处撒野,扰我清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