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抢时间-《抗日之陆战狂花》


    第(2/3)页

    “哦,原来是这样。”老徐点点头。

    “我们山上的掩体主要是采用土壤堆积胸墙,其厚度需要4尺以上,才能抵御枪弹弹头的连续打击。胸墙高度的确定,以既要隐蔽身体又要不影响射击为宜,通常其堆积高度为1尺多。”为了便于老徐理解,常凌风直接把米、厘米的单位换成了尺,“老徐,刚开始的时候修工事主要是标准和质量,后期要训练大家的速度,正常的地面上5分钟一个简易的散兵坑,8分钟一个简易的机枪掩体。”

    “嗯,放心吧,从我开始做起,让大家把这门看家的本事练好。”老徐抬起头说道。

    “也不知道小吴搞到了什么消息?”常凌风突然换了一个话题。早在上山的第二天,他已经派小吴去了宣化盯着城里的小鬼子,原本还以为川崎英男会进山来找麻烦呢,可是四天的时间过去了,山下也没有一点动静。

    “昨天,刘大当家的派人来传话,城里的鬼子没有异常,我看着小鬼子是把被打掉的牙往肚子里咽呢。”老徐笑着说。

    事实上,川崎英男不是不想动常凌风和刘一刀,他恨不得扒他们的皮、抽他们的筋。但是目前的战场形势不允许他这样做。因为这时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仍在继续,战略重心并未开始转到对后方占领区的巩固上。

    无论是驻蒙军司令部还是警备队的命令,都是让他维护本地治安,没有上级命令不得擅自出击。当然警备队队长还是因为损失两个小队的事情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基本上升职的事情是泡汤了。

    但是,常凌风知道,这种相对宽松的情况到了1938年底就会改变。因为,随着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暂时告一段落,鬼子就会在在华北实行治安肃正方针,以军事扫荡和政治怀柔相结合的手段来巩固占领区的稳定,特别是要确保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内蒙古和山东省的安定。为此组建了一批警备师团和担负治安、扫荡任务的独立混成旅团。

    这种政策在冈村宁次的手里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搞出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对于冈村宁次,常凌风在军校期间就专门研究过,因为这个人在日军侵华众多高级将领中显得极为特殊。就连彭总也曾经说过:“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冈村宁次出生在日本东京四名坂町街区的一个没落武士家庭,出生时很瘦弱。他的父母冈村宁永夫妇此前生过一个儿子,却夭折了,他们担心这个孩子仍然活不下来。在给这个孩子起名时,宁永取自己名字里的“宁”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就是冈村宁次。这老鬼子先后就学于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在日俄战争中任麻布步兵第一联队担任补充部队小队副,还作为新编第十三师团的一个小队长参加库页岛战役。

    岗村宁次这老鬼子与典型的日本军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仅是个一个军人,而且是一个深谙政治奥妙的军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