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黎明前-《抗日之陆战狂花》
第(2/3)页
日军的战斗素质比中国军队强很多,是因为一个日本男性在高中就已经接受了完整的军事训练,常驻学校的军事教官经常带领学生们进行野外军事训练,比如,强行军,敌前渡河,匍匐前进,拆卸38式步枪。而且每年的体育运动会都实际上是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对抗,先是释放烟幕,再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爆破铁丝网,冲锋,拼刺训练。学生每天早晨都要进行耐寒训练,剑道,柔道训练。下午放学还要勤劳奉仕去阵亡或出征士兵的家里帮忙干活。
”呦西!“在如此近的距离被炮弹击中,对方的士兵十有八九被炸死了。石本寅三甚至清楚地看到城墙上一个支那士兵的身体被爆炸产生的气浪高高地抛了起来,又落了下去。接着一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南城门前面,眼看着大门被炸了一个大洞。
炮击一开始,日本人便开始进攻了,不过为了试探城墙上的火力,小川贞夫只是先派出了一个小队的兵力,其余的士兵在临时构筑的掩体内待命。
这些士兵在进攻的时候速度非常快地向前推进,但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对着城上的守军开枪。因为日军认为步兵在冲锋的时候,速度是第一位的。在炮兵进行了两到三分钟的火力掩护下,当最后一波炮弹落地的时候,步兵必须冲到地方的阵地上,如果在冲锋的过程中开枪,那就会失去最好的时机,敌人就会有时间抬起头来攻击,在二战时期,日军将这种人炮联动配合的特别好,这也是他们最拿手的策略。
但是步兵在冲锋的时候如果不开枪,那么谁来进行火力掩护,小川贞夫将他的重机枪中队摆在了步兵的两翼进行射击,步兵在中间冲锋是不用开枪的,如果在途中开枪,会使冲锋的时间延长5倍以上。而只要先头的步兵冲到对方阵地后,以他们的军事素养和单兵战斗能力,很少中国的那军队是他们的对手。
这样的炮击连续进行了5轮,也就是说商都的南城附近落下了40发炮弹。商都一带地广人稀,尽管是县城,但是一面的城墙也只有不到一千米长,刚才的炮击平均不到25米的距离就有一颗炮弹,几乎做到了全覆盖。
按照日军惯用的战术来说,他们的炮击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下令停止了炮击。不是石本寅三不想继续使用炮火,而是他们这次并没有做好打攻城战的思想准备,所以携带的炮弹并不是很多。
在鬼子的炮火稍稍减弱的时候,常凌风已经来到了城墙的垛口后面,通过望远镜看着城下进攻的鬼子。不得不说,鬼子的步炮协同一直是日军取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淞沪会战日军仗着强大炮火支援,以小分队渗透战术逐步蚕食国民军防线,同时压制住国民军火炮让其不敢发射,让国民军伤亡惨重,一个国民军的马克芯机枪班有时往往射击不到几分钟,就会被日军的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榴弹炮等各种火炮压制,存活率低的可怜。
眼前的这伙鬼子,进攻很有讲究,兵力集中但是也不会丧失灵活性。在鬼子小队长的指挥下,这个小队分为三个步兵小组,每组有四五个士兵拉开散兵线,这样可以保证不会阻挡后面支援火力的射击。不仅如此,各个小组之间的支援配合也非常迅速,轻机枪小组在步兵小组的侧面,这样的编队,不但能够快速前进。
跟着常凌风在城墙上的只有步兵1连的1排,其他两个排分散到了另外三个方向的城门上,因为常凌风相信鬼子会从南门发动攻击。理由很简单,那就是鬼子肯定认为独立营并不知道他们会来,所以没有必要将主力转移到其他几个方向去。刚才炮击的时候他们全部都躲在了防炮洞里,所以除了一个在外面负责观察的战士被弹片划伤之外,其他的士兵们根本没有伤亡。在炮击一开始的时候,原来点在城墙上的火把就三三两两的熄灭了,石本寅三看到的被炸伤天的士兵尸体,不过是肚子里填充了石块的草人。
”营长,鬼子上来了,现在距离我们400米了。“排长王国柱道。
”知道了。“常凌风淡淡地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