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前后夹击-《抗日之陆战狂花》


    第(3/3)页

    其实,这也是常凌风在独立团普及三三制战术中拼刺方面的应用。

    中国军队的缺乏重火力掩护,若是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军的坚固阵地,必定产生严重的伤亡。因此一些指挥员便提出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具体来讲,就是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战斗班展开时士兵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军号或无线电来传达战术指令,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这种战术经过演化之后,放在白刃格斗之中,也是非常的实用。

    侦察大队的这些士兵都是从各个步兵团中选出来的,战斗经验极为丰富,即使是和鬼子步兵拼刺刀也游刃有余。

    鬼子炮兵虽然勇气可嘉,但是在拼刺战术上跟侦察大队差着一大截呢。

    “撒丝改改!”

    “板载!”

    鬼子炮兵联队的警卫中队向着中国军队发动了冲锋,想要用刺刀一举击溃正面的中国军队,打开突破口。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双方还没有接触,侦察大队中就出现了数十个手持各式各样短枪的士兵,他们有的拿着盒子炮,还有从鬼子军官手中缴获的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

    鬼子的警卫中队虽然隶属于野炮兵第5联队,但是装备和训练都是步兵性质的,他们自以为拼刺能力远胜过中国士兵。日军才热衷于拼刺刀,他们认为拼刺刀是战斗意志与勇气的较量,而日军的战斗意志和勇气要比中国人强得多。

    只要拼刺刀拼赢了面前这伙中国人,那么突破口就打开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鬼子警卫中队的一厢情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支部队。

    所以,当鬼子警卫中队中队长看到对面的中国人竟然手持短枪之后有些发懵了,这什么情况?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