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抢角色?(5/5)-《我的梦幻年代》


    第(2/3)页

    “而且,我以前写稿子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影评人会追求一部电影的意义…电影初始根本不是一门艺术,而是技术,是一种丰富的体验和趣味。”

    “在爆米花电影里忘掉世俗的痛苦,是电影可以做的,在艺术电影里寻找哲理大道,也是电影可以做到的。时代确实在快餐化,但无数的电影工作者仍在想办法让一切变得更好,但他们在想的,不是如你一般,从剧本和胶片中倒推出意义,而是切切实实地,写一个故事。

    大浪淘沙,我们终将等到金子从沙砾中露角的那天,追求文艺哲理的你是浪,只想在90分钟里被低俗喜剧逗乐的普通观众也是浪。电影只是种体裁,是种表达方式,别把它捧上神坛了,电影为什么变得简单?对观众而言,电影本身就没什么用,看书、玩游戏也没啥大用,娱乐而已!除了有时聊天也会让自己与众不同!”

    “你如果愿意多看看,全世界每年的电影节还是有不少有深度的电影的!”

    扯了一会蛋,正式开聊…

    ……

    采访没什么可说的,都是车轱辘话,为什么做科幻电影?

    为了赚钱,或者说开拓新的类型…

    当然,这种话不可能真的说出来,沈梦溪说得很冠冕堂皇:“我们要走重工业化电影路线,必须要做科幻片!”

    “我们必须要打造好莱坞标准工业制作的电影,否则,怎么跟好莱坞同场竞争?”

    “科幻片对电影工业要求很高,至今除了好莱坞也没几个做得好,《伤心者》、《生命赞歌》算是软科幻,之后我们会拍《流浪地球》,拍《潮啸如枪》,能拍这种硬核科幻片,是电影工业上了一个台阶的证明。”

    聊到了《赛德克巴莱》…

    “我知道这电影…我通常对宣传时候主打努力招牌的没啥好感!追求自己的意义和梦想,应该花自己的钱,花别人的钱,却标榜追寻自己的艺术的人,我向来不喜欢!”

    阿郎皱眉:“你看了没?”

    “简单了解了一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顿了顿,沈梦溪说了一件事:“去年,《赛德克巴莱》风光入围威尼斯影展,魏得胜因为影片被标为“中国台湾”而感到不满,觉得被吃豆腐,觉得是被践踏国格…这个是你知道吗?”

    阿郎愣了一下…

    沈梦溪意味深长说了一句:“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看待…”

    ……

    送走阿郎,已经接近晚上十点,看了下《伤心者》的口碑,豆瓣评分降到了8.1分…

    还行,说明观众很认可这电影!

    票房…1900万,今天结束应该能有2000万出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