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赵郡李氏(三)-《女帝的传奇相公》


    第(2/3)页

    募卒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冲入使衙。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北逃,登上女墙,衙将王景延力战抵御乱兵,最终力竭战死。

    左右将校请李绛缒城出逃,被他拒绝。李绛随即与幕僚赵存约、薛齐一同遇害,终年六十七岁。

    十三日,杨叔元谎奏李绛收取新军士卒赏赐钱物,以致兵乱被杀。而三高官官为李绛诉冤,谏议大夫孔敏行奏呈杨叔元激怒乱兵事实,文宗方知真相,册赠李绛为司徒,谥号贞。

    并赐其家属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尚书右丞温造奉命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定计诛杀乱兵八百余人,囚禁杨叔元。

    温造将手刃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并将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取一百首级祭奠李绛,三十首级祭奠王景延等人,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

    杨叔元最终被流放康州,时人以温造不杀杨叔元为遗恨,大中二年李绛本拟与李岘等三十七人共绘像于凌烟阁,但他的画像最终被唐宣宗留在宫中。

    李绛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的道理劝谏宪宗,劝其选贤举能,任贤政治,并提出贤则当任,任则当久的主张。

    他任宰相期间,曾多次建议唐宪宗削藩平党,并积极参与谋划,利用藩镇内部矛盾,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藩镇势力。

    李绛喜实厌虚,在朝勇于犯颜直谏,他曾说身居国家重要职位,只图惜身不敢直谏,是臣辜负于君王。

    若臣子为国为民不看圣上脸色说话,敢于做出不顺从圣上的事,而被治罪,是圣上负于臣子。

    宪宗听罢很受感动,说道卿告朕以人所难言者,疾风知劲草,卿当之矣,李绛还反对大臣无原则奉迎上意,粉饰太平,为此,常与人争辩殿上。

    宪宗曾称赞道李绛绛言骨鲠,真宰相也,李绛在任华州剌史时,还禁止猎捕鸟兽,以保护自然生态。

    唐宪宗元和三年权宦吐突承璀要整修安国寺。他依仗权势,擅自立了一个《圣政碑》,并请求翰林为其撰写碑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