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印刷-《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1/3)页
    要把活字制作出来。
    得把一个字开分开来。
    算下有多少偏旁。
    一个字的左侧为偏。
    又侧叫旁。
    计算一本书里每个偏旁的次数。
    是制造活字的关键一步。
    计算好之后。
    要印刷出相应数量的文字。
    张洛虽然在课本里。
    学到过活字印刷术在宋代就出现了。
    但到了明代还没有成为主流印刷。
    原因还是铅活字的使用。
    到清朝初期才开始被发掘。
    之前的活字印刷。
    用的都是烧泥土制成的活字。
    这种缺陷太明显了。
    印出来的字很容易糊掉。
    其实铅字的毛病也不少。
    像是铅字印出来一段时间。
    就会逐渐变形了。
    可是即使会变形。
    也比这福建文路。
    那本册子上的字好看清些。
    至于油墨的问题。
    镇海卫周边有些桐树。
    看看能不能把活字印刷需要的油给练出来。
    五个人忙活了大半夜。
    把福建文路上的文字都拆了开来。
    张洛用统计学技能。
    记下了各种偏旁出现的次数。
    弄出了一个记录表。
    为什么要拆这些文报。
    而不是去印刷更值得的四书五经,圣贤之书。
    原因还是,文报上的文章还是更白话一点。
    比较适合一般人看。
    像是四书五经那般古文一堆。
    读书人自己看看就得了。
    而且经书的字数过多。
    他们这五个人怕是忙活三天。
    都结束不了。
    肯定还是文报这种日常读物更合适点。
    到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康教见五人每个人都有些精神不振。
    有点在昏昏欲睡的样子。
    觉得他们怕是晚上都哪里风流了。
    张洛五人一边顶着黑眼圈。
    勉强将自己的一些问题问了出来。
    课上康教谕没有追究什么。
    给五人慢慢做了解答。
    然后康教谕又出了一道。
    四书里面比较常见的题目。
    让五人试着解答一次。
    五人考试的时候。
    康教谕在主台上看着。
    五人顶着疲惫写完后。
    康教谕当场就进行了批改。
    五个学生之中。
    最被康教谕看好的张洛无需多说。
    解答的很完美。
    胡照年纪最大。
    书读的最长久。
    康教谕能看出胡照字写的不错。
    但是对于题目的理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