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样,在一个个零件都达到标准的情况下,我大明各大设备,才能始终在标准之上啊。” “看上去,是我们向他们妥协,可实际上正是因为锦衣卫舍弃了那些不好查的地方,抓住了容易彻查的大局,才将全盘一举拿在了手里。” 萧寒说着,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朱元璋。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那你觉得,易查的底线环节标准,我们又设在什么程度合适呢?怎么会总有那种不会造成太大贪腐,又好查的节点呢?” 朱元璋依旧皱着眉头,对于萧寒这套放弃小节,维持朝廷大体清廉的理论,他大体理解了,但是对于可行性依旧抱着怀疑。 “至于环节底线,这个东西…需要有配套是体系才行。” 萧寒说到这里,也是微微顿了顿。 “首先我们要制造出一个比较好查的东西,那么就要让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能够让不同的衙门登记在册。”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复杂,或许整个大明的朝廷架构都要动上一动。” 萧寒捏着下巴,继续开口。 “简单说说,也让我有些准备。” “既然咱们决定改革了,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不改成我最满意的状态,岂不是辜负了爹对于我的信任?” 朱标开口着,微微瞥了朱元璋一眼。 “少打岔,咱也想听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好吧,此事说起来还是为时尚早,但既然你们有心,那我便也说一说。” “首先我们在各地之后同样要建立交易市场,设立市场交易管理司,此外还要额外建立一处衙门,名曰银监司随着大明市场交易管理司一同落在各处。” “银监司的主要职能便是控制大明宝钞的印制量和发放量,对于流出去的大明宝钞都有记载。” “当有一件事要做,地方从银监司支取一笔大明宝钞,这里银监司要有一处记录,等地方衙门把那一笔大明宝钞用出去,这个过程,交易管理司要有一处记录,如此,一进一出,两个机构互不从属,一旦环节中出现了大量宝钞流失我们便可以轻易发现。” “而对于官员上报的事,由工部对其花销进行最高评估,在最高质量情况下,会需要花多少钱,并进行成品核验。” “在这之后,再由锦衣卫专员进行底线核验,是否,真的的达到了标准,是否因为中饱私囊影响了质量,是否工部授受贿赂对官员进行包庇。” “如果没有查出问题,市场交易管理司和银监司的记录也没问题,便是视为没问题。” 萧寒紧了紧衣袍道。 “那对于应天府的官员呢?” “颓势他们配合着下面的人做假账,我们还是有可能被欺骗的。” 朱标眼睛眯了眯,仔细回想着萧寒的说法,执行、财政、审核,都被分配给了不同衙门,如此想要偷扣朝廷公款确实要困难不少。 确实也比用锦衣卫硬查,要轻松不少。 “应天府也一样,我们抓住了环节前后,便是守住底线,若是胆敢串通应天、地方的两司制造假记录,这么大的动作,锦衣卫若是发现去不了,那也可以解散了。” 萧寒抬起头,淡淡开口,的确,若是做到这种程度锦衣卫都没有反应,那只能说明锦衣卫也已经烂到根上了。 “这么看,那我还得抓紧时间把银监司定下来,把两司前后体系完成,才能将大明稳定下来啊。” 朱标轻叹一声,开口说道。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要不是银监司、市场交易管理司、锦衣卫以及工部、户部同时集体出问题,那么每个环节便不太可能出现什么巨贪。” “不过,这放任他们从咱大明身上揩油,咱心里还是不爽。” 朱元璋撇了撇嘴。 “爹,这就跟管理市场上那些商人一样,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黄河这么多年治理,还是偶有决堤,可大家依然在歌颂大禹,咱造不出不透风的墙,那就只能避免彻底泛滥了,漏下三滴两滴,全算是故意往下放的好了。” 萧寒对着朱元璋笑道。 “咱知道,就是心里不舒服,有种眼里进沙子,虽然能还看见东西,但揉不出去的感觉。” “不过,该说不说,你小子这招,确实绝。” 朱元璋摇着头,却也是表示了对于萧寒的肯定。 “好了,这件事还得具体商议才能架构出来,咱先说说别的。” “此前你跟我说的科举改革的科目,咱毕竟不能一次加太多,免得那些士大夫应激,你看看咱先加什么合适?” 朱标对着萧寒问道。 “就《大明政治纲要》和《大明农学要术》再加一个集合了我大明律法的《大明律》吧,毕竟交易市场普及得是大明宝钞普及之后,不着急的。” 萧寒想了想道 “行啊,这也快到年关了,过了年,你还得随军当军师,过年的时候咱也不好意思让你加班,所以这几天《大明律》《大明农学要术》你有信心写出来没?” 朱标呵呵一笑碰了碰萧寒。 “不是!” “你丫催命啊?要这么急!” “没有,走之前给你写出来就完了,急什么?东西这么多,我不得找一下刑部官员和各地的农桑好手,先研究清楚再落笔?” 萧寒很清楚,朱标就是调节一下气氛,免得老朱一直这样理智告诉我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感情告诉我这不行的自我内耗,但还是给了朱标个大白眼。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本书开书以来成绩还算不错,为了回馈书友对本书的支持外加求一下12月的月票,现在开了一个月票抽奖活动,参与方法在书友圈,大家积极参与下,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