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右丞相万胜站出来开口,当年跟大理段氏和梁王打的就是他,损失的也是他的嫡系,可以说是积怨颇深,自然是不想让这两伙人过来的,至于夏国能不能打过大明,这不是有戴寿那么一群人挡着呢吗? “万相,此一时彼一时,昔年我们还与朱元璋交好呢,如今他们不一样来攻打我大夏?” “那段宝和梁王也不是蠢人,怎会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我大夏若是败在朱元璋手里,朱元璋岂会放过他们?” 戴寿眼睛微微一瞪,对着万胜道。 双方同殿为臣多年,戴寿也不想把场面弄得太难看,若非万胜乃是跟他一样,从明玉珍时代便是存在的老将,戴寿已经开骂了。 都什么时候了? 你还在那里想那些小仇小恨,难道不知道,这大夏一旦与大明开战,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吗?覆巢之下,哪有完卵的道理? “我…” “既如此,微臣曾与段宝和孛罗帖木儿(梁王)打过交道,既然陛下不曾安排微臣出征,臣请为使臣,亲往段氏和梁王处,与双方定下盟约。” 万胜表情一僵,脸上先是一阵红,而后又是一阵白,最后竟是站了出来开口道。 此前开口,乃是下意识行为,听戴寿一说,万胜这才有些迟钝的反应过来,当即有些不好意思地向着明升请命。 “好!” “万相能有此心,朕心甚慰,传旨令万胜持节前往大理和梁国,只要双方出兵助我大夏打退朱元璋,我大夏便助他们各自脱离蒙元立国,永结友邦共抗朱明。” 明升大手一挥,下旨道。 两日后。 长江之上,此时蓝玉已经领兵南下,何文辉也已经北上前往汉中,偌大一艘旗舰中,高级大军高层竟然只剩下了沐英和萧寒。 “风雪,果然不出伱所料。” “朱文正与夏国戴寿、吴有仁对峙在了瞿塘峡,敌军北依羊角山、南依南城砦,引铁索成桥,拦住了朱文正的去路。” “另外在蜀地渗透的锦衣卫打探到消息,伪夏右相万胜已经持节前往了云南。” 沐英指着沙盘,对着萧寒惊叹开口,如今的局势,不能说和萧寒此前说的像吧,那简直是一模一样。 “呵呵。” “困兽犹斗罢了,哪怕是当年的明玉珍面对我大明,也不过是苟全性命,一个明升,连自家朝政都把控不住,自然不会有勇气独自面对我大明。” 萧寒笑着摇头,伪夏的反应和结局,以及南方段氏和梁王的变动,在他内心的棋盘中,已经走到了最后。 预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于顶级谋士,基操罢了,真正的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好几个千里之外,多线作战,掌控全局,方才不负盛名。 唯一可惜的是,这一战的对手,显得有些弱,对方阵营,没有足够优秀的谋士,在谋略上能跟萧寒过招,使得这一战,显得没有那么尽兴。 放眼天下,寻一对手而不可得,有时候,也是一种寂寞啊。 “所以,这铁锁横江,我们到底要怎么破?” “今日之内,我们的中军也要到前线了。” 沐英看着沙盘,眉头皱起,萧寒的预判完全准确,但是沐英还是没有想出如何在五十天内,击溃兵力比大明这边还多的夏军。 萧寒在这儿无敌的忧伤,沐英人都要头秃了。 大哥,你是稳了,能不能跟我说说?让我心里也有个底啊? 不然,全程都是蒙鼓人,我这心里,也不踏实啊。 “莫急,莫急,我大明车到山前自然有路,船到码头自然挺直。” 萧寒打开一把折扇轻轻摇着,胸有成竹。 他自然看的出沐英的忧虑,不过,这关子…啊不是,这保密工作还得做啊,不然我怎么装…我怎么把控战争的节奏? 应天府,金陵城。 “父皇,明夏的抵抗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那明升居然是摆出了一副鱼死网破的姿态。” “段氏、梁王也是蠢蠢欲动,风雪他们,怕是难以轻易覆灭明夏啊,不若我们再派十万精锐前往前线,以求稳妥。” 坤宁宫中,朱标对着朱元璋微微施礼,萧寒稳如老狗,朱标这边看着锦衣传回来的前线消息,觉都有点睡不好了。 明夏、段氏、梁王,三方人要是加一起,兵力能到四十万,而大明这边只有十万大军,还是双线开战,领兵的也只有萧寒这个随军军师是淮西最高配置,这怎么能不让朱标感觉头皮发麻? 萧寒虽然自信,但是朱标的心态却是跟沐英一样的,哪怕绝对信任,但心里总还是不踏实的。 “怎么?” “担心风雪那小子?” 朱元璋却是丝毫不急,兀自给自己倒着茶水,对于萧寒的信任,他还在朱标之上。 虽然,朱元璋也看不出萧寒到底想要干什么,但是自从当年萧寒谈笑间灭了陈友谅大军,朱元璋对于萧寒就有一种迷之自信,不然他也不可能敢让萧寒带着一群年轻将领,就去夏国打灭国之战。 “这一次,咱大明出兵确实有些托大了,没想到向来对咱大明服服体贴的段氏和梁王,居然还敢暗中有所动作。” “若是真被他们在前线两面夹击,我大明十万大军岂不危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