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行为,和纣王有何区别?! 邯郸城内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赵王偃充耳不闻。 他十分愤怒,有这个时间反对他,不如想想怎么打退秦国。秦国都打到邯郸城下了,你们还吵什么?! 赵国卿大夫不依不饶。 战国是贵族门阀执政的政治体制。赵国虽比热爱搞分封的楚国好一些,权力较为集中,但贵族的地位仍旧在,不容侮辱。 赵王偃可以赐死贵族,但怎么能侮辱贵族的尸体?这件事他们必须辩个明白!如果赵王不改,赵国昏君当道,即将亡国啊! 王翦又攻占了三座城池,完成了邯郸北部的防线,终于来到邯郸城下的时候,邯郸城内还在搞政治斗争。 最后的结果,是赵王偃在政治斗争中背锅下台,太子迁继位。 邯郸城还是有守军在抵御秦军的。 在赵王和卿大夫、宗室针锋相对的时候,也有将领和兵卒在城墙上与秦军激烈奋战。 城墙上赵军在拼命厮杀,王宫中贵人们在拼命吵架,所有人都很拼命。 赵王偃在宗室的强压下,终于后退一步,愿意退位。 但他拒绝将王位传给早就被他废黜太子之位的公子嘉,只愿意让太子迁继位。 太子迁就是他最爱的娼妓宠妃所生的宝贝儿子。 卿大夫瞧不起赵王偃这位宠妃,且太子迁自幼品行不端,纵情声色。他们又和赵王偃杠上了。 王翦得到许多位已经暗中投降秦国的赵臣送来的消息时,他抱着剑,半盘着腿坐在地上,冥思苦想了许久,也没有想明白为何秦军都已经围了邯郸城了,邯郸城内居然还能搞政治斗争。 难道不是先想方设法把秦国打退后再说吗? 朱襄若在此处,会“嘲笑”王翦少见多怪。 南宋和南明一个快被打进海里,一个快被打进缅甸,他们都还在搞政治斗争王位争夺,赵国这算不上什么。 原本历史中李牧已经和王翦大军对垒,赵国马上就要亡了,赵王迁和郭开还在搞政治斗争,把李牧杀了。 李牧一死,王翦大军就攻破了赵军,第二年便把赵国灭了。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赵国就是这样子的,有什么好奇怪。 王翦都懒得去攻城了。他就等着看赵国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邯郸城的赵王宫里,在宗室的调停下,卿大夫终于也后退了一步,同意让太子迁当赵王。 赵王换了,然后呢? 群臣面面相觑。 他们换完赵王,达成政治目的之后,才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换赵王,好像对打退城外的秦军没有任何用处。 于是他们重开一局吵架。 这次倒是吵得比较正常。一派说要突围去找楚国求援,一派说要送赵王突围去北边躲避,一派说干脆投了吧。 郭开身为坚定不移的赵王偃保王派,现在在朝堂上代表太上王赵偃的口舌。 他坚定地要求逃往楚国。 逃到北边赵国还是凑不出来兵,还是楚国安全一些。 借他国兵复国很容易,史书里都是这么说的。 他们吵来吵去,再次达成了一致意见——太上王赵偃南下去楚国搬救兵;赵王迁北逃继续抗击秦国;至于公子嘉,就留在王宫里麻痹秦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