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荀子道:“确实是礼待。但要你先做出夺走他们田地的动作后,再让其他人劝谏,假装退后一步,这才叫礼待。” 秦王政心中感叹无比。 不愧是荀翁。荀翁若是再年轻一些,他当让荀翁完全接手相国之责。 儒家在和平年代,确实很有用处,怪不得后世都是儒皮法骨。 秦王政道:“那就依荀翁之计。” 秦王政想了想,道:“优待六国旧贵的上书,就由韩非来吧。” 荀翁道:“那赵国的春平侯不还在咸阳无所事事吗?他就算无才,只要能识文断字,一些普通官吏按部就班的工作总能做。也该让他出现在朝堂,分担韩非的压力。” 秦王政道:“寡人采纳了韩国的宗室和赵国的宗室的意见,可见对六国宗室并无恶意。六国宗室若有本事,寡人很欢迎他们入朝为官。” 荀翁满意地点头:“为王者,当有如此心胸。” 果然不愧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一点就通。 …… 时至七月末,朱襄又得到了秦王政的信。他看到荀子和秦王政合谋之计,不由失笑。 换地啊。 下次是不是也要让豪强轮流去给秦皇守陵,来个“五陵少年”了? 他那个历史中,是汉朝摸着秦朝过河。在这个世界,该轮到秦皇摸着汉皇过河了吗? 如果让另一个世界的汉朝皇帝知道……他想起汉朝是唯一一个皇帝让史书大肆吹捧自己的对手,认为把敌人捧得越高,越显得自己牛逼,而不是抹黑对手的朝代。以汉朝皇帝,特别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大概只会得意洋洋吧。 反正当不了皇帝的又不是我这个世界的刘邦,但秦始皇学的可是我刘邦和我的子孙后代! 乃公我真厉害! “张良,看懂了吗?”朱襄问道。 张良板着脸道:“是良策。” 朱襄道:“那你还有什么顾虑?” 张良道:“我没有顾虑。” 朱襄无奈:“我让你去咸阳帮政儿,你非得来帮我。我就修个水坝,能有什么好帮?你看政儿身边前不久才杀了一个赵高,你若不看着他,他说不定又提拔什么奸邪在身边为祸。” 张良没好气道:“那不是说明他那个秦王昏庸无能吗?只有昏君才会亲近小人,朱襄公该让他反省,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 蒙毅:“……”拳头硬了。 李二郎:“……”我捂住了耳朵。 朱襄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应该当着政儿的面去说。” 张良撇开脸。 朱襄失笑:“你究竟在别扭什么?” 张良低下头:“没别扭什么,只是……” 朱襄道:“只是?” 张良垂着头压低声音嘀咕了一句,朱襄没听清。 他看着张良窘迫的模样,把耳朵凑上去:“来,悄悄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