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那就太真来说吧,放心,朕给你做主,你选谁做兄弟,朕都照准。” 过继这种事情,是两厢情愿的,你没儿子就想让我儿子过继给你,我不乐意,那么你拿我也没招。 尤其当下杨太真的亲爹已经死了,家里没个做主的,想要过继来一人继嗣,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大宗不管,这事就很难办。 偏偏弘农杨氏眼下的大宗,不被其他支族认可,族内可谓一团糟,对外团结,内部因为祖嗣问题各种争斗。 究其原因,弘农杨真正的大宗在南北朝时期便已没落,隋文帝杨坚、观王房杨雄、越公房杨素这些的,都是硬凑上来的,但因其势力太大,所以也就接纳了。 结果接纳过来之后,人家成了大宗了,眼下的弘农杨,就是隋皇室一房的杨慎矜和观国公房的杨洄他们在争大宗的位置。 杨玉环自然不敢往其它宗族牵扯,只说了几个堂兄弟的名字: “二叔父家有三子,分别是长子铱,次子铦,三子锜,或可从中挑选一人,圣人可别说是臣妾的主意,臣妾怕兄长们怨怪。” “他们敢?”李隆基嘴角一勾: “太真宽心,今后谁对你不敬,便是对朕不敬,我看他们有几个脑袋?” 接下来,杨太真便按照杨绛的交代表达诉求,希望在家里立嗣之后,能重归父母名下,李隆基自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这都是小事,你方才说为朕考虑,希望改名玉环,”李隆基抱着对方,柔声道: “朕很感动,你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是十娘说给你的吧?” 杨太真摇了摇头: “三郎又多想了,十娘只是与我叙旧,并无旁言,是臣妾觉得” 李隆基笑道:“觉得名分不正?觉得自己曾是寿王妃,担心朕的颜面?” “嗯”杨太真嘟着嘴,重重的点了点头: “臣妾在宫内,虽从未听到过关于此事的言论,但臣妾也不傻,外面肯定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话,私下里嘲笑臣妾,诋毁臣妾,臣妾的颜面不要紧,就怕因臣妾而玷污圣名。” “呵呵”李隆基目光转向高力士: “外面果有此类风传?” 高力士本来第一反应,是回答没有,但是他突然举得,杨太真这个办法可谓绝妙,重新更换身份,这样一来,对圣人对十八郎,都是好事情。 于是他道: “老奴没有听过,但正如太真娘子所言,人心复杂,他们明着不谈,私下里恐怕也是议论颇多,所以老奴觉得,太真娘子是真心为圣人考虑,请圣人深思。” 李隆基眉头一皱,陷入沉思。 说心里话,他当时冲动之下,度牒儿媳,事后曾有过一丁点的后悔,毕竟这事干的,属实不地道。 但皇帝是什么?是不认错,不后悔,朕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后来与杨太真交往时间越久,他后悔的那点念头早就荡然无存了,不管旁人怎么论短长,反正朕也听不到。 属于是自欺欺人了。 眼下太真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虽然已经太迟,也有些饮鸩止渴,但他想给太真名分,以当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朝堂那帮人不会答应,若是他执意如此,甚至会有人死谏,因为臣子们可以允许他睡儿媳,却决不能允许他娶儿媳。 这是往祖宗的坟头上泊粪呢,宁王那个老六,本来还顾及朕的名声,苦心劝谏,后来为了十八郎,竟然也不担心自己会不会丢人了。 十八郎过继,终究还是不如太真的办法来的妥当。 于是李隆基在权衡之后,点头道: “力士来安排吧,找个宫人打死,以太真病逝的名义,给十八郎送过去,你亲自去,跟他交代清楚,他要是不愿意” “十八郎肯定愿意,”高力士抢答道: “圣人放心,老奴定会安排妥善。” 李隆基欣慰的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高力士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在帮李琩说话,实际上高力士只会为他这个家主着想,因为高力士是他最忠心的家奴。 而高力士眼下也是心情极好,本来已经转身要走了,忽然像是回忆起什么,又回过头来问道: “那么,该给十八郎安排一个怎样的新职呢?” 李隆基一愣,随即想到,自己曾说过要给李琩一个可以巡缴京师的职位,那么这个职位,肯定只能在八卫当中。 如今自己需要对方帮他周全,肯定是要给点甜头的,反正不论什么职位,他都可随时予取予夺。 “左贤右戚,就让他去右金吾卫吧,”李隆基面无表情道。 高力士微微皱眉:“敢问圣人,职位如何?” 李隆基呵呵一笑: “力士知道的,何必多此一问。” “老奴告退,”高力士点了点头,施礼退下。 最早的时候,圣人册封十八郎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他还是非常担忧的,因为他担心十八郎步了李瑛后尘。 但很显然,十八郎非常聪明,懈怠政务,每天睡觉,巡查禁中的时候也是吊儿郎当,各处蹭吃蹭喝。 这非常好。 你可以不务正业,圣人不会怪你,但绝不能奋发有为。 所以高力士心里很清楚,李琩这一次又要升官了,右金吾卫大将军。 李隆基这个人,精于权谋,长于心计,但这次还是被杨太真给蒙骗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杨太真确实是一个没有心眼的人,李隆基对此非常清楚,所以根本没有怀疑他的太真,这一次是真的在骗他。 聪明人想要去骗一个人,很容易,但失败几率也不小,但如果是一个从不说谎的老实人骗你,那么你被蒙骗的概率将会非常高。 不要以为老实人就不会说谎,你之所以那么认为,是因为他们骗了你,你却还蒙在鼓里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