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蒋庆之对两位皇子的态度历来都是不偏不倚,别人当他们是皇子,蒋庆之当他们是大侄子。 该呵斥呵斥,该玩笑玩笑,杨锡曾嘀咕,说这位爷也不担心此后某位皇子上位后想到这段岁月,由此对你不满? 蒋某人压根不在乎。 但在北征时这个一碗水端平的格局却被打破了。 北征一战,裕王声名鹊起,有心人都在琢磨道爷和蒋庆之此举的用意。 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都是马背上的帝王,仁宗是个怪胎,但在位时间很短,忽略不计。宣德帝朱瞻基也能率军出征…… 随后的帝王也有祖辈的尚武之心,比如说英宗,可惜是个棒槌,土木堡惨败,让大明和草原局势从此失衡。 到了武宗,这位爷没事儿就给自己封官玩,憧憬着率军出征,但最终被文官们压制住了。 嘉靖帝继位,一心只想革新国内弊端,对率军出征,或是对外用兵看似没什么兴趣。 文官们对此很是满意,哪怕双方斗的眼珠子发红,依旧觉得成就满满。 没事儿你就在宫中玩女人不香吗? 玩什么御驾亲征,吃饱撑的。 但没想到的是,道爷和蒋庆之横插一杠子,让裕王随军北征。 皇子随军不是稀奇事,若是不出战,做个人样子也还行,可以鼓舞士气,积攒声望。 可特喵的,裕王竟然出战了,而且浴血奋战,据说还亲手斩杀了几个敌军。 消息传来,百官第一反应是蒋庆之在为裕王造势,什么浴血奋战,什么斩杀敌军……得了吧! 就裕王那等没卵用的性子,也敢去厮杀? 随后源源不断的消息涌来。 裕王他真的站在关头浴血奋战,真的斩杀了敌军。 卧槽尼玛! 京师舆论哗然,然后懵逼。 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成祖后,宣德帝虽说也有征战之心,但显然力不从心。 在文官们看来,大明帝王的分野出现在了成祖后。在成祖后,帝王就进入了一种垂拱而治的状态。 大伙儿就在京师画地为牢,玩盛世游戏。 至于外敌,交给卑贱的武人就是了。 这个格局双方心知肚明,都在小心翼翼的维系着平衡。 但平衡被打破了。 蒋庆之这厮想把裕王教导成什么样……有人发出了灵魂之问。 这关系到大明未来的走向。 有人说,蒋庆之是想教导出一个成祖般的帝王。 成祖……只是想想,就让群臣胆寒。 靖难之役后,成祖登基为帝。这位帝王雄才大略,五征草原,令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出海宣威贸易,把整片亚洲海域变成了大明的后花园…… 他把大明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文官们从开始反对到了结束,但成祖用铁腕压制住了臣子,在位期间,自己的意志从未动摇过。 这位帝王强硬的令臣子畏惧,哪怕到了当下,但凡提及成祖皇帝,臣子们依旧心有余悸。 他们最惧怕大明再出一位成祖式的帝王。 那日子没法过了。 所以从北征归来后,裕王就发现文官们对自己的态度变了。 原先是漠视,如今却多了审视之意,偶尔有人上疏建言立储,对他的态度也没有那么坚定。 ——立长! 这是北征之前朝中的呼声。 北征之后,这个姿态就含糊了许多。 ——立储! 立长第一次在文官们的呼声中被削弱了。 裕王仿佛一概不知。 他依旧读书,依旧每日去永寿宫请安,依旧和景王不时勾肩搭背,躲在那间废弃的宫殿后偷偷喝酒…… 第(1/3)页